理论研究 |
实用翻译理论界说 |
朱志瑜 |
5 |
翻译“动态转换”属性:一个德勒兹哲学的理论阐释 |
王琼 |
11 |
译史纵横 |
典籍翻译:三大阶段、三重境界——兼论汉语典籍、民族典籍与海外汉学的总体关系 |
王宏印 |
19 |
从“他治”到“自治”的过渡——莎剧汉译场域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
谢桂霞 |
28 |
译介研究 |
中国当代小说在德语国家的译介回顾 |
冯小冰、王建斌 |
34 |
译者身份、文本选择与传播路径——关于《三国演义》英译的思考 |
许多 |
40 |
翻译教学 |
口译训练材料的分类与特点 |
张吉良 |
45 |
口译课程体系中的理论教学——广外口译专业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之六) |
唐芳 |
52 |
书刊评介 |
后翻译研究的内涵、意义与路径——根茨勒新著《后翻译研究时代的翻译与改写》评介 |
吴赟 |
57 |
学术访谈 |
译介的文化选择与思想典籍的世界价值——《庄子》英译者任博克教授访谈录 |
姜莉 |
62 |
译家研究 |
飞白“风格译”翻译思想探索 |
郭建中 |
67 |
以质朴之文心游于译艺——陆谷孙先生翻译理念探析 |
陶友兰 |
72 |
业界视点 |
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思考 |
胡安江 |
77 |
行业研究 |
面向翻译的术语库建设——加拿大Termium的实践与启示 |
刘明 |
81 |
学术争鸣 |
零翻译非翻译——兼与译界同仁商榷 |
彭利元 |
86 |
茉莉并非“jasmine”——对“茉莉”一词误译之考辨 |
钱伟 |
92 |
实践探索 |
论中国古籍名称英译的难点及应对策略——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前四辑文献出处为例 |
严学军、孙炜 |
96 |
规范论下的无本回译:On China汉译评析 |
王毅 |
101 |
英文电影字幕的中文翻译——一项关注图文关系的多模态分析 |
陈玉萍、张彩华 |
105 |
自学之友 |
|
|
英译汉:Here Comes the Fourth Culture (Excerpts)(Maxine Beneba Clarke) |
周领顺 吴春容 译 |
111 |
翻译导读:文化身份与翻译还原 |
周领顺 吴春容 |
113 |
汉译英:“革命”概念的中国化(林巍) |
林巍 译 |
117 |
翻译导读:在历史沿革语境中“善译” 林巍 |
赵友斌 |
121 |
词语选译 |
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习近平主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主旨演讲(节选) |
|
126 |
英文摘要 |
|
|
信息广角 |
|
|
邮购信息(10) |
|
|
本刊稿约(18) |
|
|
|
|
|
Practic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A Tentative Definition |
ZHU Zhiyu |
5 |
Translational Dynamicity from a Deleuzean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
WANG Qiong |
11 |
From Han Canons, Ethnic Canons to Texts of Sinological Interests: The Shifting Foci of the Three Stag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
WANG Hongyin |
19 |
E/C Translation Practice: Here Comes the Fourth Culture (Excerpts)(Maxine Beneba Clarke) |
ZHOU Lingshun & WU Chunrong |
111 |
C/E Translation Practice: 揜evolution A Sinicized Concept (LIN Wei) |
LIN Wei & ZHAO Youbin |
117 |
English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in This Issue |
|
128 |
|
|
|
|
|
|
|
本期主要论文摘要:
理论研究
实用翻译理论界说
朱志瑜 哈尔滨工业大学
摘要:有两种翻译理论:实践相关的理论和非实践相关的理论。本文集中讨论前者,为实践提供指导的翻译理论,即和翻译实践相关的“实用翻译理论”,在翻译功能和翻译问题的基础上,界定实用翻译理论的性质与范围。此类理论包括建立在布勒语言功能理论之上,由赖斯首先引入翻译研究,纽马克和诺德发展完善的德国功能主义。此外,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实践和口笔译教学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遗憾的是自90年代以来一直被低估和忽视。
关键词:实用翻译理论;翻译的功能;翻译问题;翻译理论的功能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005-06
Practic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A Tentative Definition
By ZHU Zhiyu
(School of Humanities,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enzhen], China) p. 5
Abstract: Depending on whether or not they are oriented towards practices, translation theori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issues related to theories that aim to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ranslating, in an attempt to define their nature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in terms of translation抯 functions and of possible problems to be faced and solved by the translator. The practically oriented theories referred to in this paper include that of German functionalism, first initiated into translation studies by Katherina Reiss and later further developed and brought to its maturity by contributions from Peter Newmark and Christiane Nord. Also included is Eugene Nida's conception of dynamic equivalence to which Chinese translation practitioners and trainers of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have tended to give less credit than it deserves or even ignored it altogether since the 1990s.
Keywords: translation; function; practice-oriented theory; non-practice-oriented theory; German functionalism; dynamic equivalence
翻译“动态转换”属性:一个德勒兹哲学的理论阐释
王琼 暨南大学
摘要:“动态转换”属性是翻译学本体研究的核心焦点之一。自翻译学成为独立学科以来,对译学本体研究的实质性探索未曾间断。语言学途径的研究展现了语际层面的动态转换本质,译者主体途径的研究强调了译者身心层面的动态展演性和美学重构意义,文艺学和社会学途径的研究揭示了造成翻译动态转换的各种目的和条件。本研究基于德勒兹和伽塔里的后现代哲学思想,在跨语境理论意义层面上突破了前期译论,从文本内部和文本外部存在的差异性、异质因素的多元性、文本聚合的再创造性等方面对翻译“动态转换”属性展开探讨,并在翻译文本层面、语境层面、译者层面和受众层面阐释翻译文本疆域的动态形成属性。
关键词:动态转换属性;后现代哲学;德勒兹;伽塔里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011-08
Translational Dynamicity from a Deleuzean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By WANG Qiong
(Schoo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Jinan University, Zhuhai Campus, China) p. 11
Abstract: As one of the core notions of ontological studies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al Dynamicityhas been explored unceasingly from diverse perspectives since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As a result, linguistic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tudies have cast light on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as an essentially dynamic act, translatorial approaches have stressed the dynamically performative and aesthetically reconstructive character of translator抯 somatic involvement, while cultural and social approaches have identified the emergent purposes and conditions of translational dynamicity. To further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ranslational dynamicity in addition to what has been disclosed so far, this paper develops a new approach in Deleuze's and Guattari's postmodern philosophical terms that would further clarify the dynamic or nomadic nature of translation. This cros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elaborates on the internal- and the external-textual disparities, the multiplicity of heterogeneous factors, the recreational nature of textual assemblage, etc., on different levels of translation (textual, contextual, translatorial and receptorial), and it in turn provides new interpretive insights into the philosophy of "becoming".
Keywords: translational dynamicity; postmodern philosophy; Deleuze; Guattari
译史纵横
典籍翻译:三大阶段、三重境界
——兼论汉语典籍、民族典籍与海外汉学的总体关系
王宏印 南开大学
摘要:本文认为,中华民族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围绕着典籍翻译和传播,形成了三大历史阶段,相应性地形成了三重文化境界,这就是以汉族汉语汉字和汉文化为基点的奠基时期,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为特点的扩张时期,以及以海外汉学为代表的晚近外传时期,相应地,便形成了以汉族圣贤文化为中心的古典时期的我族中心主义,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征的多元文化互补民汉交融时期的多族共和主义,以及晚近以来以海外汉学与国内国学交互传播为标志的世界主义境界。这三个阶段既是历史的自然形成的,也是逻辑的推论而出的,同时,也是学科的渐次推进的,由此构成中华民族文化典籍及其传播的历史沿革大势、发展拓展图景,以及愿景展望的宏阔视野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汉族典籍;民族典籍;海外汉学;古典主义;共和主义;世界主义;异语写作;无本回译;多极传播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019-09
From Han Canons, Ethnic Canons to Texts of Sinological Interests:
The Shifting Foci of the Three Stag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By WANG Hongyin
(Nankai Uiniversity, Tianjin, China) p. 19
Abstracts: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has historically undergone three distinct stages, with its focus on Han canons, canons of China抯 ethnic minorities and texts of Sinological interests respectively. This trio of stages mark in turn the initiation, the expans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translational process, and they have been informed in succession with a self-centered classicalism, an ethnically related communalism and a cosmopolitanism within and outside of China. The tripartite division of the translational process in question is historically, logically, and disciplinarily justified, and it throws light onto the general pattern as well as the current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lassics translation.
Keywords: translation; Han Canon; Ethnic Canon; Sinology; Classicalism; communalism; cosmopolitanism; backtranslation; multiple communication
从“他治”到“自治”的过渡——莎剧汉译场域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谢桂霞 中山大学
摘要:根据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场域”内部的等级化主要受到“他治原则”与“自治原则”竞争的影响,而自主性较强的文学场域还同时受到“旧人”与“新人”竞争的影响。本文将这两对对立关系作为切入点,探究莎剧汉译在中国文学场域的发展特点。通过分析莎剧汉译的译本和译者资料发现,莎剧汉译的出现及地位的提升,主要受到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而随着莎剧汉译场域逐渐变得自主,追求象征资本成为莎剧译者的目的,“旧人”与“新人”之争也开始凸显。“新人”进入莎剧场域的筹码主要通过探索诗体移植新方法,以及在译本中融合阅读、表演和研究等功能。本文提出,社会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可以和语言学和文化研究视角互补,用于探索文本外的社会、文化因素对翻译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布尔迪厄社会学;他治和自治原则;新旧对立关系;莎剧汉译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028-06
译介研究
中国当代小说在德语国家的译介回顾
冯小冰 王建斌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中国文学在德语国家的译介,学界知之甚少,相关研究也比较薄弱,对中国当代小说德译的系统研究更是几近空白。本文依据德国卫礼贤翻译中心(Richard-Wilhelm-bersetzungszentrum)和《东亚文学杂志》(Hefte fr ostasiatische Literatur)数据库,建立中国当代小说德译出版信息数据库,梳理中国当代小说1978-2013年间在德语国家的译介与传播情况。基于对数据库的分析,笔者发现,进入新时期(1978年)以来,中国当代小说德译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1978-1992、1993-1999以及2000-2013。总体来讲,中国当代小说在德语文化圈中始终处于边缘位置,影响也局限在专业读者群内。译介活动中的意识形态与诗学影响无处不在,但其中的文学审美也得以彰显。
关键词:中国当代小说;德译;意识形态;诗学;文学审美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034-06
译者身份、文本选择与传播路径
——关于《三国演义》英译的思考
许多 南京师范大学
摘要:《三国演义》的英译对西方了解中国古典文学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其英译本并未能引起海外读者和学者的关注。本文试图从译者身份和文本选择的视角,探析《三国演义》在海外译介与传播中所遇困境的真实原因。在明确译者主体的翻译观对《三国演义》英译本有所影响的前提下,适当加强译出模式,并注重读者心态与接受效应,将有助于《三国演义》的英译及海外传播。
关键词:《三国演义》;译者身份;文本;传播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040-06
翻译教学
口译训练材料的分类与特点
张吉良 深圳大学
摘要:口译训练涉及诸多环节,其中就包括训练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从口译研究文献和教学实践来看,口译训练材料主要有课堂现场发言、录音、录像及网络视频四大类,而每种材料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类。口译训练材料各有特点、优势与不足,对此口译师生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在选择和使用时,应扬长避短,方能取得最佳训练成效。
主题词:口译训练材料;分类;特点;优势;不足;训练成效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045-07
口译课程体系中的理论教学
——广外口译专业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之六)
唐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要:理论教学板块是口译教学“广外模式”最上层的教学板块。该板块的核心课程之一为“口译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译理论并对实践有所反思或者指导。本文以理论板块中的“口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介绍如何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及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口译教学;广外模式;理论板块;口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052-05
书刊评介
后翻译研究的内涵、意义与路径
——根茨勒新著《后翻译研究时代的翻译与改写》评介
吴赟 同济大学
摘要:埃德温·根茨勒的新著《后翻译研究时代的翻译与改写》构建了后翻译研究的概念,终结原作、译作以及改写之间的对立与差异,改变了翻译学既定的学科框架,重新书写了翻译的定义。根茨勒通过四大个案的分析,从不同的时代性和空间性上详细阐明并演绎了他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路径,为后翻译研究展示了清晰的操作策略和传
播意义。
关键词:后翻译研究;改写;跨媒介改编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057-05
学术访谈
译介的文化选择与思想典籍的世界价值
——《庄子》英译者任博克教授访谈录
姜莉 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本访谈首先剖析新时期《庄子》英译的历史文化语境;然后探讨了译者如何在已有的译本基础上,开辟庄子哲学英译与诠释的新路径。进而探讨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以及译者的前理解对译本重构的影响;评述了副文本的作用,中国学传统对思想典籍翻译及学术思想的影响。访谈挖掘了译介过程中译者的文化视角问题,如译者站在西方文化立场上其学术兴趣、哲学思考对译本形态的影响,彰显了庄子思想的独特性与其在世界哲学领域的价值。
关键词:任博克;文化思想典籍;《庄子》英译;无神论;世界哲学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062-05
译家研究
飞白“风格译”翻译思想探索
郭建 中浙江大学
摘要:飞白是我国著名诗歌翻译家。他在近著《译诗漫笔》中,对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并融合西方现代译论和中国传统译论,就他的“风格译”翻译思想作了系统、清晰的理论阐释。本文试图对飞白“风格译”翻译思想内涵进行解读,并指出“风格译”思想对文学翻译实践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文学翻译理论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飞白;风格译;译诗;翻译思想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067-05
以质朴之文心游于译艺
——陆谷孙先生翻译理念探析
陶友兰 复旦大学
摘要:陆谷孙先生翻译实践丰富,翻译论述独到精辟。本文试图通过纵览他的译作和译论,分析其翻译实践特色,提炼其翻译要领,勾勒出其“朴则近本、飞越抵达”的翻译理念,呈现他作为译界名家的翻译情怀。
关键词:陆谷孙;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理念;飞越和抵达;朴则近本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072-05
业界视点
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思考
胡安江 四川外国语大学
摘要: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关于“走出去”的尝试,深刻反映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过程中所承受的种种现代性焦虑与文化复兴压力。然而,中国读者对于本土文学的极端漠视、西方读者对于中国文学的认知空白、英语世界对于翻译作品的先天歧视,以及翻译策略的决策偏失与本土传媒的制度缺陷,更是让此种焦虑与压力有增无减。这些症结性问题,是我们在走出去进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现实问题和决策问题,它们共同制约着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步伐。
关键词:读者;出版业;翻译策略;中国文学;“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077-04
行业研究
面向翻译的术语库建设
——加拿大Termium的实践与启示
刘明 国防科技大学
摘要:加拿大Termium术语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术语库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加拿大政府文件和相关研究文献,以及对Termium负责人和相关术语学家进行访谈,梳理了Termium术语库的发展历史、理论背景、相关干系人、数据结构及其在翻译实践和加拿大官方双语政策实施中的作用,讨论了Termium的建设实践对我国建设高层次官方术语库和专门领域术语库的启示。
关键词:术语库;Termium;翻译;语言政策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081-06
学术争鸣
零翻译非翻译
——兼与译界同仁商榷
彭利元 湖南工业大学
摘要:2001年以来中国译学界新造的“零翻译”概念内涵外延模糊不清,不能科学理性地把握翻译现象,应当谨慎使用。一文本或语符之为翻译,务必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原文,二是务必改变能指,使用译语符号。没有原文,即使冠以翻译之名也只能是“伪译”;没有改变能指,不使用译语符号,即使冠以翻译之名也不是翻译,只能是“直接挪用”。“直接挪用”一般局限于特定的缩略语、字母词、术语词等,因其简约经济、专业化国际化等特点而为异域交际者直接使用,实质属于“语码混用”的双语现象,根本不是翻译。而居于直接挪用与伪译之间、且唯有居于这两者之间的双语转换现象,才能堪称翻译。
关键词:零翻译;翻译;伪译;直接挪用;语码混用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086-06
茉莉并非“jasmine”
——对“茉莉”一词误译之考辨
钱伟 暨南大学
摘要:本文在综合史料和文献的基础上论证了“茉莉”一词源于梵语,而英语“对应”词jasmine及其它西方语言中的近似词源于波斯语。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证了汉语中的茉莉和英语中的jasmine并非完全等同的植物,通常所言的“茉莉”是由南亚(古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花卉,而jasmine一般是指从波斯经由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一种花卉,古语音译为“耶悉茗”,现代名称为“素馨”。然而,不少英汉(汉英)词典未能明确区分“茉莉”和jasmine,而是笼统地将二者混为一谈。笔者建议,对此误译现象,译界和学界应予以关注和纠正。
关键词:茉莉;素馨;mallika;jasmine;moli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092-04
实践探索
论中国古籍名称英译的难点及应对策略
——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前四辑文献出处为例
严学军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孙炜 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对《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前四辑700余引例出处共260余种古籍名称的英译进行分析,通过对比译文和古籍名称实际含义,总结英语翻译中带有规律性的一些难点及应对策略。古籍名称英译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含文体类型;含注释名称;含文史典故和文学性修饰语;存在“异名同实”和“同名异实”现象;名称过于简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译者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主要有:尊重并借鉴汉学家和前人的译名成果;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深刻理解古籍名称背后的深层语义;如果原名称无法直接翻译,允许译文作一定变通;必要时可以对文献名称在内容或信息方面有所修改;尽可能排除理解上的歧义;同“类”名称的译名尽量一致。
关键词:古籍名称;英译;翻译难点;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096-05
规范论下的无本回译:On China汉译评析
王毅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摘要:本文试从规范论的角度分析On China(《论中国》)的中文译本。在规范制约的前提下,从无本回译的语言标准、文体标准和文化标准三个方面解析译者的精彩译笔。分析表明:规范虽对翻译的整体过程有制约性,但鉴于无本回译的特殊性和译者自身的专业修养,译者可在规范制约下,通过翻译操作的多样性实现无本回译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翻译规范;On China;《论中国》;无本回译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101-04
英文电影字幕的中文翻译
——一项关注图文关系的多模态分析
陈玉萍 张彩华 中国农业大学
摘要:字幕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文字符号的转换,更与影视文本中的图像符号紧密相关。本文运用多模态分析方法,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通过对英文动画电影《疯狂原始人》的两个中文字幕版本(官方版本和字幕组版本)的对比分析,发现官方版本的字幕更多地体现了图像符号对翻译的影响,而字幕组版本的翻译则局限于对文字信息的处理。同时发现,图像符号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字幕内容,还赋予字幕一种逻辑功能,使其维系着不同影视单元中图文信息之间的关联,从而保证了字幕电影叙事流的完整。
关键词:字幕翻译;图文关系;多模态分析方法;“经验”功能;“逻辑”功能;叙事流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7)05-0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