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2
来源:中国翻译研究院
目录
理论研究
语言的维度与翻译的限度及标准 朱恒 5
析翻译等值的语义路径 徐莉娜11
中国口译研究的发展和研究走向浅析 ——一项基于国内口译研究博士论文的分析 仲伟合 贾兰兰19
译史纵横
严复与梁启超关于译语之争的焦点透视 蒋林26
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视阈中的译者主体性 ——近代翻译家马君武个案研究 屠国元31
文学场中鲁迅小说在美国的译介与研究 蔡瑞珍37
翻译教学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释意”与“达意”:口译的言语行为本质及其对译员训练的意义 朱纯深鄢秀42
外事口译对MTI教学要求的调查报告 雷宁49
论网络环境下的仿写翻译教学 谭芳杨永和53
学术访谈
法律翻译功能观解读 ——沙切维奇教授访谈录 赵军峰58
书刊评介
翻译社会学研究:理论、方法与案例分析 ——秋列涅夫新著《翻译与社会导论》述评 刘立胜62
全球视野下翻译理论的建构与重构 ——《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评述 刘贵珍66
业界视点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四届“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赵秋荣肖忠华69
行业研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创译 王传英卢蕊72
翻译技术
计算机辅助翻译协作模式探究 周兴华77
翻译评论
从副文本解读林太乙《镜花缘》英译本 王琴玲黄勤81
学术争鸣
京剧唱词英译初探 ——从《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大登殿》谈起 崔向伟86
实践探索
假如林语堂翻译《红楼梦》 ——基于互文的文化翻译实证探索 刘泽权 张丹丹90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若干政法新词英译研究 屈文生96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模仿 吴嘉佑101
品牌名称翻译中的重命名 ——再论语用翻译的主体性 刘家凤 何自然103
论方言翻译的“落差”策略 余静107
医学口译的行业现状及执业原则 朱珊刘艳芹冯鸿燕111
·自学之友·
英译汉:My Life抯 Sentences (Jhumpa Lahiri) 周领顺译115
翻译导读:散文翻译的“美”与“真” 周领顺117
汉译英:论文人(钱钟书) 蔡力坚译120 翻译导读:尽量保留原文风味 蔡力坚123
·词语选译· 中国译协对外传播翻译委员会中译英研讨会讨论词汇选登 126
英文摘要 128
信息广角 本刊邮购信息(25)
本刊稿约(125)
“中国典籍外译高层论坛”通知(89)
更正(48)
CONTENTS Linguistic Dimension as a Determinant of the Limits and the Standards of Translation ZHU Heng5
Semantic Approaches to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XU Lina11
Tr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reting Studies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32 Doctoral Dissertations in the Field ZHONG Weihe& JIA Lanlan19
The Yan Fu-Liang Qichao Debate over the Linguistic Mode of Translation: An Reexamination JIANG Lin26
E/C Translation Practice: My Life抯 Sentences (Jhumpa Lahiri) ZHOU Lingshun115
C/E Translation Practice: On Men of Letters (QIAN Zhongshu) CAI Lijian120
English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in This Issue 128
语言的维度与翻译的限度及标准 朱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摘要:语言研究始终都应该是翻译的核心和出发 点。新的语言观认为语言至少具有工具性、思想本体性和文学性三个维度;可分别描述为:所指偏向型、能(指)所(指)同一型和能指偏向型语言。“翻译”则可 重新定义为:是一种在目标语中再现源语的能指所指关系的活动。所指偏向型语言可译度高,能所同一型可译,但难度高,文学性语言可译性低,甚至不可译;对 “信”、“达”、“雅”进行了正本清源的考证,不再针对抽象文类,而是取决于具体语言,能所统一型语言的翻译标准是“信”,在译文中再造所指,通过对话、 阐释使所指在目标语中明晰起来;所指偏向型语言的翻译标准是“达”,以信息、意义的传递为先,译语地道,不能构成阅读障碍;能指偏向型语言的翻译标准是 “雅”,能指变形是手段,达到以诗译诗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翻译限度;翻译标准;能指;所指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005-06
析翻译等值的语义路径 徐莉娜 青岛大学
摘要:等值始终是语言学翻译研究所关注的问 题,相关讨论大多涉及等值概念及分类。本文拟从语义分析的视角探讨翻译中价值对等问题。之所以用“价值”二字,是因为本讨论只关注语义元素、结构以及关系 对等的问题,不涉及有关等值的其他方面问题。本文提出语义对等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义素对等、语义结构对等和语义关系对等。关键词:等值;语义分析;语义价值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011-08
中国口译研究的发展和研究走向浅析 ——一项基于国内口译研究博士论文的分析仲伟合 贾兰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要:口译研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而中国的口 译研究起步较西方又更晚一些。博士论文是口译研究重要的文献来源,也是推动口译研究的重要力量。本文以自2000至2013年中国口译研究的32篇博士论 文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从研究数量、研究视角、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方面描述中国国内口译研究的发展概况, 探讨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走向并提出未来口译研究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口译研究; 博士论文;研究走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019-07
严复与梁启超关于译语之争的焦点透视 蒋林 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 20世纪初,严复与梁启超曾就翻译语言发生过一场唇枪舌剑的争论。梁启超指责严复“太务渊雅”的译语语言不利于对粗通文墨的普通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因而提 倡使用“流畅锐达”的白话文来翻译。而严复对此并不认同,反对使用“利俗文字”作为翻译的语言,认为用雅洁的先秦古文来翻译则更容易达意。本文拟探讨和分 析这场争论的焦点之所在,从作文态度、语言观、预设读者和原本选择四个方面加以揭示。
关键词:严复;梁启超;翻译语言;争论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026-05
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视阈中的译者主体性 ——近代翻译家马君武个案研究 屠国元 宁波大学
摘要:本文以布尔迪厄的“惯习”理论为视角, 透视近代中国翻译家马君武的译材选择行为。无论是他的民主革命者的译者惯习让他青睐能够起到救亡醒世功能的当译之本,还是他的思想启蒙者的译者惯习让他垂 青能够发挥启民益智作用的可译之作,抑或是他的民国政府重臣的译者惯习让他偏爱能够促进国家实业发展的“致用之学”,都征显出他通过翻译活动下意识地参与 救国与建国的宏伟大业。正是这个有意识的参与过程,投射出他的“以译报国”的译者主体性指向,构建起他的翻译主体身份。
关键词:马君武;文化社会学;惯习;译材选择;译者主体性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031-06
文学场中鲁迅小说在美国的译介与研究 蔡瑞珍 三明学院
摘要:鲁迅小说在美国译介与研究有近90年历 史,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期、萧条低潮期以及复苏繁荣期。不同时期的特点与美国文学场在权力场中的位置关系紧密相关。文学场受权力场支配,权力场规导制约文 学场的文类选择。二三十年代,美国文学场中左翼文类作品成为文学主潮,鲁迅小说译介出现萌芽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五六十年代,美国政治场中反共浪潮明 显,文学场中出版商抵制鲁迅,鲁迅小说译介陷入萧条低潮期;中美建交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权力场对文学场制约相 对宽松,美国文学场出现多元文类特征,促使鲁迅小说译介与研究走上复苏繁荣期。
关键词:鲁迅小说;译介研究;权力场;文学场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037-05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释意”与“达意”:
口译的言语行为本质及其对译员训练的意义 朱纯深 香港城市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鄢秀 香港城市大学
摘要:口译研究和译员训练在过去半个多世纪来 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研究精力主要集中在口译的类型学细化和口译操作技术及训练方法,而将口译视为人类言语交际行为的一种方式来研究的这种在观念上的思考, 亦即在口译是传达意义这一“释意”“达意”的认识之外,探讨“意”是如何“释”(因被解释而释放出来)如何“达”(“传”并非一定“达”)这方面的研究还 有待于进一步突破。鉴于此,本文认定口译为人类言语行为的一种方式,从言语行为理论探讨口译的言语行为本质,并通过例证,描述这一言语行为的概念如何在训 练中运用,加强知识、技艺与专业能力的关联,讨论了如何在理论支持下让训练从学习者的被动学习发展为主动学习,论文还会特别涉及言外意义、言后效果与信息 组织、信息传递的关系等理论课题。
关键词:口译研究;口译训练;言语行为理论;达意理论;信息结构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042-07
外事口译对MTI教学要求的调查报告 雷宁 外交学院
摘要:该报告聚焦高端口译,展示并分析了对十 家中央国家机关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详细介绍了这些单位英文翻译队伍的现状、招聘及培训、对译员的要求、对新入职译员的满意度以及对高校口译教学的 意见。基于调查情况,报告对MTI教学中议题选择、翻译能力培养、教学形式、素质培养和时间管理五方面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
关键词:中央国家机关;口译队伍;MTI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049-04
论网络环境下的仿写翻译教学 谭芳 杨永和 湖南工程学院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仿写翻译教学带 来了无尽契机,那么,网络环境下的仿写翻译教学是否有据可循?该如何进行?仿写翻译教学又能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呢?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分析社会学 习理论对仿写翻译教学的理论支撑,探讨网络环境下仿写翻译教学的可行性和操作步骤,并指出仿写翻译教学的作用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社会学习理论;仿写;翻译教学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053-05
法律翻译功能观解读 ——沙切维奇教授访谈录 赵军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要:苏珊·沙切维奇(Susan arevi)是克罗地亚著名的高等学府里耶卡大学(Rijeka University)法律系教授。她是西方法律翻译研究界知名学者,主要致力于法律翻译研究与法律词典编纂研究,并担任欧盟和克罗地亚许多官方法律翻译 项目的负责人。从功能视角来看,法律翻译被视作是法律机制下的交际行为,法律译者的角色逐渐在演变成“共同起草人”。该访谈中,她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法律翻 译的功能路径、法律翻译的标准、法律等值、共同起草以及欧盟翻译立法实践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法律翻译;功能视角;共同起草;翻译立法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058-04
翻译社会学研究:理论、方法与案例分析 ——秋列涅夫新著《翻译与社会导论》述评 刘立胜 许昌学院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社会学理论被引入翻译 研究以来,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翻译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互动,有力地推动了翻译社会学的发展。但以往研究尚未对其自身理论体系进行深入探讨,对其研究对 象、理论视角及研究方法方面存在一些理解误区。谢尔盖·秋列涅夫新著《翻译与社会导论》系统介绍了翻译社会学研究,阐释了其缘起发展、理论模式与研究方 法,夯实了翻译社会学理论基础,并指明了其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翻译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062-04
全球视野下翻译理论的建构与重构 ——《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评述 刘贵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清华大学
要:在《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中, 作者借鉴解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前沿翻译理论,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对翻译的内涵与功能、翻译学的学科地位等理论问题进行了重新建构,试图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翻 译在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进程中的作用,同时推动中国的翻译研究走向世界。
关键词:《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全球视野;翻译理论;建构与重构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066-03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四届“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赵秋荣北京科技大学 肖忠华 浙江大学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创译 王传英 卢蕊 南开大学
摘要:创译是本地化服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市场寻求型跨国公司跨文化营销的重要手段。本文在阐述创译服务内涵和特性的基础上,详细归纳了创译的功用、工作原则和实践要点,并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创译市场的前景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创译;市场分析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072-05
计算机辅助翻译协作模式探究 周兴华 鲁东大学
摘要:目前大多数翻译项目都是时间紧、任务 重,单靠个人无法按期完成,必须依靠翻译协作。单机版CAT软件,服务器版CAT软件,免费在线CAT软件,云CAT软件均可以实现翻译协作。本文集中探 讨基于这四种不同类型CAT软件的翻译协作模式,概述其具体协作方法并指明其适用条件与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翻译协作的有效组织以及高校翻译技术教学提供 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协作;模式;探究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077-04
从副文本解读林太乙《镜花缘》英译本 王琴玲 黄勤 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副文本是翻译文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 译作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拟借鉴杰拉德·热奈特提出的副文本理论,通过对林太乙《镜花缘》英译本的副文本分析,解读在《镜花缘》英译本中所体现出的译 者的翻译思想、译者对目的语读者的责任感、译者作为离散译者的主体性作用以及林译本得以推介的原因,以期全面与客观地揭示林太乙《镜花缘》英译本的价值。
关键词: 副文本;《镜花缘》;林太乙;英译本;价值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081-05
假如林语堂翻译《红楼梦》 ——基于互文的文化翻译实证探索 刘泽权 河南大学 张丹丹 中央民族大学/齐齐哈尔大学
摘要: 本文从文本互文性角度,以人名、韵文、俗语为例考察林语堂英文小说Moment in Peking (《京华烟云》)中富有中国特色文化现象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比《红楼梦》四个英译本及林语堂《当代汉英辞典》相关文化元素的翻译,从林语 堂写作风格及译者痕迹的互文关系探索林译《红楼梦》的庐山真面目。本文同时期望总结林氏对文化现象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对当下我国文化“走出去”翻译策略 有所借鉴。研究发现,林氏对上述文化现象的翻译主要以异化策略,试图重现及传播中华文化。
关键词:林语堂; 《红楼梦》; 《京华烟云》; 互文性; 文化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090-06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若干政法新词英译研究 屈文生 南京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摘要:本文对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诸如 “权力清单”、“法治工作队伍”、“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职律师”、“国家宪法日”、“宪法宣誓制度”、“重要条款单独表决”、“国家勋章和 国家荣誉称号法”、“宪法监督制度”、“巡回法庭”、“立案登记制”及“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等若干重要新词的英译提出了一些或具商榷性或富建设性的 意见,并给出了可供参考的译文,希冀对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及相关重要文件的翻译工作和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决定》;权力清单;法不禁止即自由;法无授权不可为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096-05
品牌名称翻译中的重命名 ——再论语用翻译的主体性 刘家凤 西南民族大学 何自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要:品牌名称翻译过程可以是一个以品牌营销 战略为导向、以目标消费者为中心、以品牌核心联想为基础、尽量兼顾原名音义的重命名过程,是一种平衡企业、译者和目标消费者三元关系的语用翻译手段。为了 确保译名的经济意义及照顾译文对象的文化差异接受度,在不能或不宜直接搬用原名时,译者可采用“以音为基础的重命名”“以义为基础的重命名”“兼顾音义的 重命名”和“脱离音义的重命名”四种重命名语用翻译策略。这种强调语用等效的重命名翻译策略体现了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作用,而译者主体性又同时受企业 和目标消费者的制约和影响。
关键词:品牌名称翻译;重命名;语用翻译;主体性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103-04
论方言翻译的“落差”策略 余静 香港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英美文学作品中,方言通过偏离标准的表 达规范,展现两个世界、两种文化之间的对立。翻译方言,就意味着在译的文中制造出两种不同的声音,凸显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别,即方言翻译的“落差”策略。本 文探讨英美文学汉译的六种常用方法,描写每种方法与标准语形成的不同“落差”效果,为方言翻译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关键词: 文学方言;方言翻译;翻译策略;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107-04
医学口译的行业现状及执业原则 朱珊 刘艳芹 冯鸿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摘要:精通某专业领域的口译人才已逐渐成为我 国目前口译行业中的紧缺人才,如医学口译员,市场需求的缺口较大,从业人员较少,水平良莠不齐。本文分析了医学口译的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针对医学口译的 特点,探讨了医学口译的执业原则:动态忠诚原则、客观中立原则和高度保密原则,旨在增强医学口译在现行翻译硕士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医学口译;行业现状;执业原则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5)02-0111-04
English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in This Issue Linguistic Dimension as a Determinant of the Limits and the Standards of Translation by ZHU Heng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China) p. 5
Abstract: Language is generally understood as possessing three dimensions he instrumental, the ideational, as well as the poetic dimension. This trio of aspects are marked respectively with an orientation toward the signified, a balanced concern with both the signified and the signifier, and an orientation toward the signifier. Seen from this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may also be defined as an activity that reproduces in the TT the signifier/signified relation dominant in the ST. The signified-oriented ST has a higher degree of translatability. Since conveying information and meaning is the primary function of this type, intelligibility (da达) ought to be adopted as the standard. A ST whose use of language is concerned equally with the signifier and the signified, however, is translatable but demands greater efforts for its rendition. The primary standard in this case must be faithfulness (xin信), the attainment of which often requires the invention of new signifiers to carry over the meaning. The signifier-oriented ST is all but untranslatable. Embellishment (ya雅) should therefore predominate as the standard for evaluating its rendition.
Keywords: language; translation; translatability; signifier;
the signified Semantic Approaches to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by XU Lina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China) p. 11
Abstract: As a focus of attention in linguistically 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concept of equivalence has engendered lots of discussions. This paper offers a semantic componential analysis of how equivalent value is achieved by giving consideration to the semantic elements, structures and relationship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rather than to other equivalence-related concerns. It holds that semantic correspondence has to be justified by shared semantic components, structure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L and the SL texts.
Keywords: equivalence; semantic analysis;
semantic value Tr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reting Studies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32 Doctoral Dissertations in the Field by ZHONG Weihe& JIA Lanla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China) p. 19
Abstract: As a relatively young discipline originating in the West, the study of interpreting is a fairly recent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doctoral dissertations have been both an important source of literature and a major driving force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 we have selected and subjected to a careful review 32 such papers, completed between 2000 and 2013, as a way to measure the progress of China interpreting studies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researches conducted, the perspectives adopted, the topics chosen and the methods employed. On the basis of the findings we have also identifi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explored new directions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and offered some fresh ideas for improving Chinainterpreting studies.
Keywords: interpreting studies; doctoral dissertation; research directions The Yan Fu-Liang Qichao Debate over the Linguistic Mode of Translation: An Reexamination by JIANG Li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China) p. 26
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Yan Fu and Liang Qichao were engaged in a heated debate over the mode of language for translation. Liang criticized Yan for adopting classical rather than vernacular Chinese in his translation of Adam Smith An Inquiry into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arguing that Yan choice was clearly against the purpose of enlightening ordinary people. Yan on his part rejected the accusation, claiming that only classical Chinese could properly convey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source text. This paper takes a new look into the debate, analyzing critically the way the two parties differed in their attitudes toward writing, their views on language, the intended readership they tended to assume, as well as the types of source texts they valorized.
Keywords: Yan Fu; Liang Qichao; language of translation; debate